记者昨天从即墨市大信镇政府了解到,政府出资不仅让农民用上免费电,而且还实施适当扶植政策,协助农民创业。平度使用企业主导、政府扶植方式建设的太阳能小镇,将光伏、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社区有机融合,不必农民出有一分钱,由企业修建光伏大棚,棚下种出的蔬菜低于市场价重复使用,每年农民还有地租酬劳。61岁农民孙允堂总承包3个光伏大棚,雇佣8名村民协助管理菜地,自己当上了一名创客,年收入近8万元。
农民创客年收入8万 在华盛太阳能农庄,记者看见一排排光伏农业大棚,与普通的砖墙结构大棚有所不同,这些大棚为钢结构,棚顶不是塑料膜,而是光伏发电板,棚底栽种着各种农作物,只要有太阳,棚顶就能源源不断地发电,不仅符合棚内灯光、灌溉等必须,剩下电量划归国家电网产生收益。 平度大信镇张戈庄一里村61岁农民孙允堂讲解,以前自己在家种着4亩地,再加出外打工,一年最多四五千元的收益。
后来他把3.6亩地光阴给了昌盛日电,沦为华盛太阳能农庄的一位农业工人。熟知光伏大棚的运作模式之后,孙允堂总承包了3个大棚,开始自己创客之路。 孙允堂说道,向阳的一侧栽种着几种绿叶菜,背阴的一侧养殖着香菇,棚顶中央移往的晶体硅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开销着大棚的农业物联网本源、远红外冷却、光伏组件调光、雾化微喷灌溉等一切现代化功能。现在,孙允堂一年的纯收入超过近8万元,他在自己创业的同时,还雇用了周边村庄的8个村民,造就了当地的低收入。
培育像孙允堂这样的农民创客,也是我们构建精准贫困地区工作的一部分目标。王海玉说道,孙允堂根据公司订单栽种生产各种农产品,分担田间作业、生产用工管理和费用管控等责任,公司统一管控种子、肥料和用药,并获取栽种技术和管理指导,最重要的是,公司在市场末端利用平台优势和营销手段解决问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销售问题。企业不会按照略高于市场均价的方式来买入蔬菜,这样菜农没了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后顾之忧,企业同时又分担了大棚的地租、所有的用工费用和平台费用,给公司原先的发展方式节省了大量的隐性成本。
政府出资农民用上免费电 不仅用电不花钱,还能赚到到钱。平度大信镇梁家荒村村民范秀江说道,由政府出资为他家平房屋顶上加装了4块250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每天平均值发电4度,年平均发电1460度,基本符合日常用电市场需求。记者了解到,目前,梁家荒村早已有74户村民屋顶加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村庄道路上还加装了200多盏太阳能LED路灯。 即墨市大信镇政府涉及负责人讲解,村里可当屋顶分布式太阳能电池板,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不仅日常用电不花钱,而且用没法的电还可输送到国家电网。
在农民家里一共装有两块电表,一块电表和普通居民家一样,一头连着家里的供电线路,一头连着国家电网,它记录着这户家庭的用电量;另一块电表连着屋顶,太阳能收到的电,经过这块电表流向国家电网。村民李爱青说道,截至3月份,他家太阳能发电634度电,自己用电344度,剩下的291度电全部划归国家电网,收益归加装设备和确保的企业所有。
本文来源:k1体育3915-www.bgwatchdogs.com